这五十年,埃中并肩走过(大使说)

埃中关系的发展,不仅带来了两国在政治、经济、社会等各领域的丰硕合作成果,也让我们对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充满信心。发展对华关系始终是埃塞俄比亚外交政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,我们将基于互信互惠的原则继续呵护两国友谊。

2020-08-17
中国抗疫诗登上阿拉伯杂志 | 译者米拉:人类只有经历过痛苦和忧虑才能够生生不息

米拉·艾哈迈德(Mira Ahmed),埃及中国事务研究员、青年汉学家、文学翻译家和作家。毕业于艾因夏姆斯大学中文系,已发表译作包括毕飞宇的《推拿》、鲁迅的《狂人日记》《伤逝》、劳马的《心里话》等,同时翻译王蒙、贾平凹、魏微、熊育群、王小波等中国知名作家的中国短篇小说、散文及诗歌刊登于埃及文学新闻报、开罗报纸、多哈杂志等阿拉伯知名报刊杂志。2017年翻译《推拿》获得第三届文学新闻报的最高翻译奖,2019年翻译石一枫的《世间已无陈金芳》获首届全埃中国当代小说青年翻译大赛一等奖。目前米拉翻译的《这边风景》(王

2020-08-14
《青春宣言》 | 韩国小伙的中韩情结:大道不孤,德必有邻

大家好,我是任俊杰,来自韩国。我学习汉语的经历可以追溯到2008 年,那年我在读高二,在日语和汉语之间我毫不犹豫就选了汉语。我的选择不仅因为高中那段时期,韩国兴起了“汉语热”,还因为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,中国的实力越来越强大,学习汉语的热潮已经跨越国境,迅速蔓延到世界各地。我的梦想从小的方面来说,是成为国际汉语教师或者同声传译翻译员,从大的方面来说,我希望自己未来能为中韩两国的友好关系做出贡献。

2020-08-14
一带一路倡议下文化传播的有效路径

习近平总书记指出,在中华民族同其他民族的友好交往中,逐步形成了以和平合作、开放包容、互学互鉴、互利共赢为特征的丝绸之路精神。这为“一带一路”倡议的实施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和鲜明的方向指引,对于我们科学探索和构建“一带一路”倡议下文化传播的有效路径具有重要意义。

2020-08-13
王岫庐 | 翻译中的涵化之反思

涵化是跨文化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之一。涵化理论主要研究移民思维、情感以及交流方式适应新文化的转型过程,近年来关于这一适应过程的描述和理解,出现了从单向线性到互动多维的转变和发展。翻译作为一项跨文化交际行为,直接见证了不同文化的相互接触、交流、融合乃至创新的过程。目前翻译研究将涵化等同于归化策略的观点,没有摆脱以单向线性的思维看待文化适应的陈旧模式。翻译研究者有必要吸收跨文化研究中新的洞见,推进对翻译中涵化现象的研究从方向到维度、从结果到过程、从现象描述到机理探讨的转变,从而对翻译中的文化接触与适应提供更为充分

2020-08-1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