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—中东欧国家出版联盟“人文经典互译与文明互鉴”论坛在京举办

2020年8月25日,中国—中东欧国家出版联盟“人文经典互译与文明互鉴”论坛在北京举办。论坛由北京外国语大学、中国—中东欧国家出版联盟主办,中国文化译研网(CCTSS)、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承办。来自国内外出版界、翻译界、学术界近300人参加论坛。

2020-08-27
《世界汉学研究》| 凤玲:论统一与多样性的辩证法:多元时代下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

现代儒学在深化文明理论的基础上,发展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相结合的多元现代观。中国特色决定了中国改革所创造的现代性和独创性,是传统与创新、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中国现实的创造性结合。

2020-08-26
陶友兰:经典的通俗化——论《论语》当代英译走向民间之良策

我们不能为翻译而翻译,不能陶醉于把中国典籍变成了外文而满足。那么对于《论语》这类融通俗和经典于一体的著作,该如何翻译才能流传世界而不被束之高阁呢?

2020-08-26
《世界汉学研究》| 诺伯特·莫利纳·梅迪那:生活记忆

北京语言大学校长刘利为《世界汉学研究》作序时提到,汉学是融通中西的重要学术桥梁,汉学家是推动中华文化与世界各国文明互鉴互学、相亲相习的文化先导,是“一带一路”民心相通的灯塔和路基。为进一步加强汉学研究对于中国融入国际社会,增进民心相通的重要学术导向作用,北京语言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出版了《世界汉学研究》,旨在联通全球汉学资源,充分彰显汉学家在学术研究和智库方面的影响力。

2020-08-25
《尚书》的翻译与海外传播:不仅影响中国,也影响世界

华夏经典以《尚书》为最古,亦以《尚书》为尊。《尚书》记载华夏文明,是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基因。它不仅“牵涉到全部中国古代史”,而且也“影响全部中国史”(顾颉刚语)。唐代刘知己称《尚书》为“七经之冠冕,百氏之襟袖”,主张“凡学者必先精此书,次览群籍”。作为经典中的经典,《尚书》总结的治政经验、历史规律和思想观念,具有时代的超越性和真理的延续性。

2020-08-25